辛集市:為種業發展注入科技“內核”
??新華網石家莊6月7日電 辛集市是“河北節水小麥之鄉”。近年來,辛集市以加快發展現代種業、提升自主創新能力、高標準建設國家繁育種基地為目標,以辛集市馬蘭農場為核心,依托國家小麥專家組顧問郭進考及其團隊科研優勢,強技術、建基地、聯農戶,努力打造中國北方節水小麥種業科技創新示范區。
??截至目前,在辛集市馬蘭農場育成的小麥新品種已達33個,累計推廣到河北、河南、山東、山西、江蘇和新疆等8個省份,向社會提供良種超過10億公斤,累計推廣應用面積4.2億畝,增產節水小麥105億公斤。
??技術研究促綜合改良 助力農業固本強“芯”
??糧食增產,種子是“芯片”。作為國家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,辛集市在馬蘭農場與15個科研院所開展技術合作,實施了以節水小麥為核心的農作物種子選育和配套技術研究,建立“產學研相結合、育繁推一體化”的現代農業集成技術孵化中心。
??在馬蘭農場節水小麥根系剖面展示區可以看到,地面上不足70厘米的小麥,根系卻十分發達,牢牢扎到土下2.3米到2.5米,被譽為“會找水喝的麥種”。
??馬蘭農場節水小麥根系剖面展示。辛集市融媒體中心供圖
??近年來,馬蘭農場在節水高產小麥“育繁推”方面取得重大突破,培育了“馬蘭系列”等優新品種11個。這些小麥品種涵蓋節水高產、優質強筋、優質專用各類型,具有節水、節肥、節種、節藥等特點,極大滿足了群眾降成本、穩產量、增收益的需求。特別是新品種“馬蘭1號”,最高畝產達863.76公斤,實現河北小麥育種歷史性跨越,2023年被列為全國小麥主推品種。
??郭進考(左一)在馬蘭農場實驗室指導科研人員開展育種工作。辛集市融媒體中心供圖
??技術管理更綠色科學 推動農業節本增效
??良種加良法,主打性價比。經過多年調查研究,郭進考發現,同一品種、同等地力、應用不同技術管理措施的麥田,畝產相差10%左右。
??為此,郭進考在馬蘭農場開辟了一塊專門的展示田,開展不同播期、不同播量、不同管理方式下的小麥產量試驗。2024中國種子大會馬蘭小麥分會舉辦期間,這塊展示田也成為觀摩人員必去的打卡點。“新技術管理下的小麥整齊度特別高,參觀之后真是收獲不少。從前期的整地,再到播期、播量的把控,以及后續的澆水、用藥,里邊的學問多著呢,只有真正實踐了才能看到差距。”滄州市肅寧縣種糧大戶郭國卿說。
??辛集市馬蘭農場麥田。辛集市融媒體中心供圖
??“整地質量好、適時播種的小麥,播種量每畝在10到12.5公斤之間就可以了。一定不要太密,否則會影響后期植株間的通風、見光。澆水也要在鎮壓保墑的前提下,推遲春一水……”郭進考主張農業要“算大賬”,能省則省,“河北省3300多萬畝小麥,每畝少用1斤種子就可節省3300多萬斤種子,減少5斤就是節省1.6億多斤糧食。同樣,一個生長季少澆一到兩水,每畝節水50立方米以上,可為河北小麥種植節水10多億立方米。”
??在節肥和節藥方面,郭進考團隊通過研究不同施肥處理情況下土壤結構、理化特性變化對作物產量和品質的影響,確定了施肥的科學配比,將每畝氮磷鉀施肥含量由40%降低到35%;全面推行“統防統治”防害措施,利用機械化噴灑代替農民傳統噴霧器噴灑,直接作用于小麥根部,增強用藥效果、減少用藥量,使每畝小麥防治成本降低14.5元,產量增收3%以上。
??應用新技術新設備 加快向現代農業轉型
??馬蘭農場充分利用信息化、數字化、智能化的現代科技手段,正在積極打造辛集市首家智慧無人農場。農場應用“天上無人機、地上無人車”的“陸空”植保作業,既解放了勞動力,又實現了科學、精準、高效防治。此外,農場還配備了智能蟲情測報燈、病菌孢子自動捕捉儀、小氣候自動采集儀、害蟲性誘捕器等先進設備,實現了各項數據實時監測。
??無人機、無人車正在進行植保作業。辛集市融媒體中心供圖
??依托專家團隊,馬蘭農場還開設了“大地農業講堂”,通過手機App向村民講授最新的農業技術,解答村民種植難題。這種形式打破了空間壁壘,讓村民在田間地頭就能與專家直接對話。
??智慧農業帶動馬蘭農場現代農業生產向精細化、科學化不斷邁進。下一步,辛集市將繼續貫徹落實“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”戰略,加快推進新品種、新技術、新裝備、新農人的深度融合,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。
??“我們將加大對新品種研發的政策補貼力度,加速新型農業技術推廣,加快新裝備的普及,加強新農人培訓,讓每一寸土地生產出更多的糧食。”辛集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蘇赫說。